近日,涇縣市場監管局企業登記綜合窗口前,安徽涇瑞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先生盯著工作人員操作的手,眼神里滿是期待。當嶄新的營業執照遞到手中時,他看著一旁還冒著熱氣的涇縣蘭香茶,忍不住驚嘆:“公章剛蓋好,遷移手續就全辦完了?這才‘一杯茶’的工夫!”
而一周前,李先生還在為企業遷回涇縣犯愁。“前年幫朋友辦遷移,跑了3趟蕪湖、2趟涇縣稅務局,折騰得夠嗆。”他沒想到,如今從提交申請到拿證僅用3天,較過去的22個工作日大幅提速。
這樣的變化,源于涇縣今年4月推出的企業遷移“一件事”改革。通過整合遷入申請、遷出備案、稅務變更等環節,實現“一次提交、一網辦理”,數據在部門間自動流轉,替代了企業跨區域奔波。涇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黃輝介紹,改革以來已為7家企業辦結遷移,平均時限壓縮至9天,材料提交量減少68%。
“最頭疼的調檔環節也解決了!”幫辦員翻開日志說,過去企業檔案需郵寄交接,曾有企業光等調檔就耗了18天。如今依托安徽企業電子檔案“容e查”系統,兩地登記機關在線完成檔案交接,全程零成本、零跑腿。一家從合肥遷回的電子企業算了筆賬:改革前往返兩地耗時22天、花費約1000元,現在分文不花,還省下13個工作日的運營損耗。
作風之變,源于思想之變。涇縣以學習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為契機,構建“五學聯動”體系,15次縣委常委會、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專題學習、4700余次支部集中研討,推動黨員干部從“坐等辦事”轉向“主動服務”。29名縣領導走訪54家企業,收集并辦結問題訴求25個,將學習成果轉化為破解企業“愁盼”的實招。
“以前是企業跑斷腿,現在是數據跑網絡。”李先生的感慨,道出了政務服務改革帶來的新風尚。在涇縣,“一杯茶”的工夫辦好遷移手續,正成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