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背景
宣城市常住人口250.0063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占22.59%(全省第三位),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18.04%(全省第二位),均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老齡化形勢十分嚴峻。
全市現有正在運營的養老機構157家,截止2021年底全市養老機構床位數19571張,護理型床位9921張,護理型床位占比達50.6%。建成10家縣級特困供養服務設施,創成17家省級醫養結合綜合示范單位。全市建成7家縣級居家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5家街道養老服務指導中心、80家鄉鎮養老服務指導中心,103個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站、503個村級養老服務站。全市8.7萬名老年人享受高齡津貼;2.07萬低收入老人享受居家養老服務補貼,全部實行政府購買上門服務;完成312戶適老化改造任務。與上海市松江區、浙江省嘉興市、上海市徐匯區民政部門簽約長三角一體化養老協作。8家養老機構、1885張床位入選首批長三角異地養老機構名單。
二、文件總體考慮
為貫徹落實省民生辦《關于印發2022年民生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皖政〔2014〕60號)、《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加快發展智慧養老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辦〔2019〕20號)、《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安徽省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的通知》(皖政辦〔2021〕16號)要求,推進我市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建設,制定本實施方案。
本方案作為2022年度全市養老服務體系和智慧養老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是即將出臺的《宣城市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年度的任務分解文件之一。《關于開展宣城市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試點的指導意見》《宣城市社區老年人助餐點建設試點指導意見》《宣城市2022年老年助餐服務實施方案》《宣城市2022年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運行維護實施方案》是其支撐性文件。
三、起草過程
2022年3月,省民生辦印發《關于印發2022年民生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確定民生工程重點工作。3月下旬我局經認真研究,結合我市實際草擬了《宣城市2022年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征求各縣市區民政部門意見,同時與財政部門進行會商,最終形成《宣城市2022年養老服務和智慧養老實施方案》。
四、工作目標
健全老年人補貼制度、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優化城鄉“三級中心”運營、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推動養老機構提質增效、推進養老智慧化建設。
五、主要指標
(一)高齡津貼惠及所有80周歲以上老年人。對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補貼覆蓋率不低于60%。
(二)完成不少于495戶特殊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
(三)選擇宣州區為試點縣市區開展不少于100張的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試點。
(四)縣級特困供養服務設施改造完成率達到100%,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能力。
(五)新增村級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18個,覆蓋面不低于30%(宣州區4個、廣德市9個、涇縣5個)。
分別是:
宣州區孫埠鎮西馬村養老服務站
宣州區黃渡鄉嶧山村養老服務站
宣州區寒亭鎮福定村養老服務站
宣州區水東鎮七嶺村養老服務站
廣德市桃州鎮和平村養老服務站
廣德市升平街道錢村村、團山村養老服務站
廣德市祠山街道三關村、白洋村養老服務站
廣德市東亭鄉陽岱山村、沙壩村養老服務站
廣德市新杭鎮獨山社區、合興村養老服務站
涇縣丁家橋鎮李園村、官莊村養老服務站
涇縣桃花潭鎮龍潭村養老服務站
涇縣云嶺鎮長園村養老服務站
涇縣榔橋鎮西陽村養老服務站
(六)全市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比例達到52%以上。
(七)建成3家智慧養老機構(宣州區1個、郎溪縣1個、寧國市1個)。
六、文件主要內容
包括健全老年人補貼制度、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優化城鄉“三級中心”運營、發展農村養老服務、推動養老機構提質增效、推進養老智慧化建設等六個部分。
七、實施為民工程項目內容
一是健全老年人補貼制度。明確補貼范圍、補貼方式和標準、實施程序。同時,養老服務補貼原則上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提供。創新提出失能、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可委托近親屬、供養機構、基層自治組織代理申請。
二是支持家庭承擔養老功能,推進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采取政府補貼等方式逐步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建設,驗收合格的家庭養老照護床位,每張床位給予不超過3000元一次性建設補貼。
三是優化城鄉“三級中心”運營,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給予日常運營補貼。
四是發展農村養老服務, 推進縣(區域)級特困供養服務設施建設和村級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對承接農村老年人聯系人登記、農村老年人贍養協議簽訂、農村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視走訪三項工作的養老服務主體(社會組織、企業等),給予政府購買服務補助。
五是推動養老機構提質增效 ,落實社會辦養老機構一次性建設補貼、運營補貼、醫養結合補助和貸款貼息政策,實現應補盡補。對已建成并投入運營的養老機構根據實際入住的人數給予運營補貼(不含自理老人)。運營補貼的標準按照收住對象輕、中、重度失能失智程度,運營補貼分別不低于300元、400元和600元。明確養老機構收住自理老人不再享受運營補貼,運營補貼向收入失能老人的養老機構傾斜。
六是推進養老智慧化建設,對通過驗收的智慧養老機構給予補助。
八、創新舉措
完善老年人補貼制度實施程序。養老服務補貼由本人向戶籍所在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申請,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審核后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審批。綜合考慮失能老人的實際情況,以及入住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的特困老人,基層自治組織為民服務功能的拓展,特別規定:失能、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可委托近親屬、供養機構、基層自治組織代理申請。
健全養老機構補貼范圍和方式。建設補貼、貸款貼息補助,對由企事業單位、集體組織、社會組織、慈善機構及個人等社會力量,以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興辦,具備獨立法人資格,并依法在民政部門進行備案登記的各類養老機構給予一次性建設補貼,其中對新建以護理型床位為主的養老機構給予適當上浮。居家式、產權式、會員制項目不在補助范圍。對社會辦養老機構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用于養老機構建設的,按照不低于同期三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的30%給予貸款貼息補助。
九、保障措施
一是明確責任,抓好落實。二是部門協作,嚴格檢查。三是規范管理,嚴格監督。
十、解讀機關和解讀人及咨詢電話
解讀機關:宣城市民政局
咨詢科室:養老服務和慈善事業促進科
聯系方式:0563-271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