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re id="x8wyu"></pre>
      2. <sup id="x8wyu"></sup>

            麻豆国产AV剧情偷闻女邻居内裤,巨爆乳中文字幕爆乳区,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成人片,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中国女人高潮hd,欧美变态另类zozo,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无套内谢少妇一二三四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市民政局> 行政權力運行> 行政權力運行結果> 行政處罰
            索引號: 11341700003244799H/202405-00018 組配分類: 行政處罰
            發布機構: 宣城市民政局 主題分類: 民政、扶貧、救災
            名稱: 市民政局2023年行政處罰分表 文號:
            發布日期: 2024-05-08
            索引號: 11341700003244799H/202405-00018
            組配分類: 行政處罰
            發布機構: 宣城市民政局
            主題分類: 民政、扶貧、救災
            名稱: 市民政局2023年行政處罰分表
            文號:
            發布日期: 2024-05-08
            市民政局2023年行政處罰分表
            發布時間:2024-05-08 16:12 來源:宣城市民政局 瀏覽次數: 字體:[ ]

            序號 權力類型 權力名稱 子項       責任事項 追責情形 備注
            1 行政處罰 對社會團體違反《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有關規定的處罰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0號)                          第二十九條:社會團體在申請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登記的,或者自取得《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之日起1年未開展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撤銷登記。                                            第三十條  社會團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記管理機關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動,并可以責令撤換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情節嚴重的,予以撤銷登記;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涂改、出租、出借《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或者出租、出借社會團體印章的;(二)超出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進行活動的;(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規定接受監督檢查的;(四)不按照規定辦理變更登記的;(五)違反規定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或者對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疏于管理,造成嚴重后果的;(六)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的;(七)侵占、私分、挪用社會團體資產或者所接受的捐贈、資助的;(八)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籌集資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贈、資助的。前款規定的行為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可以并處違法經營額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一條:社會團體的活動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由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有關國家機關認為應當撤銷登記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撤銷登記。
            第三十二條:籌備期間開展籌備以外的活動,或者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以及被撤銷登記的社會團體繼續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取締,沒收非法財產;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1.立案責任:登記管理機關檢查或者接到舉報等,發現社會團體在申請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登記的,或者自取得《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之日起1年未開展活動的,或者籌備期間開展籌備以外的活動,或者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以及被撤銷登記的社會團體繼續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的,或者發現社會團體涂改、出租、出借《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或者出租、出借社會團體印章等八類情形;應予以審查,視情形予以及時制止或者立即制止,并決定是否立案;
            2.調查取證責任:對立案的案件,指定專人負責,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調查時出示執法證件,允許當事人辯解陳述;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3.審查責任: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4.告知責任:書面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及其享有的陳述、申辯、要求聽證等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依法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組織聽證的費用。
            5.決定責任:決定給予社會團體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要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6.送達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7.執行責任: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對有并處罰款處罰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采取加處罰款,對撤銷登記的收繳《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和印章;需要移送有權機關的按程序移送。
            8.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對社會團體實施行政處罰的;
            2、違反法定程序對社會團體進行處罰的;
            3、擅自改變對社會團體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4、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5、違反“繳罰分離”規定,擅自收取罰款的;
            6.將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財物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的;
            7、符合聽證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要求聽證,應予組織聽證而不組織聽證的;
            8、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9、依法應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而未移送的;
            10、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2 行政處罰 對民辦非企業單位違反《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有關規定的處罰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國務院令第251號)   第二十四條:“民辦非企業單位在申請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登記的,或者業務主管單位撤銷批準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撤銷登記。”                                                第二十五條:“民辦非企業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警告,責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動;情節嚴重的,予以撤銷登記;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涂改、出租、出借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或者出租、出借民辦非企業單位印章的;(二)超出其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進行活動的;(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規定接受監督檢查的;(四)不按照規定辦理變更登記的;(五)設立分支機構的;(六)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的;(七)侵占、私分、挪用民辦非企業單位的資產或者所接受的捐贈、資助的;(八)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籌集資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贈、資助的。前款規定的行為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可以并處違法經營額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六條 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活動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由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有關國家機關認為應當撤銷登記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撤銷登記。                                     第二十七條:“未經登記,擅自以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義進行活動的,或者被撤銷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繼續以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義進行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取締,沒收非法財產;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1.立案責任:登記管理機關檢查發現或者接到舉報等,發現民辦非企業單位在申請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登記的,或者業務主管單位撤銷批準的,或者未經登記擅自以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義進行活動的,或者被撤銷登記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繼續以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義進行活動的,或者發現民辦非企業單位涂改、出租、出借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或者出租、出借民辦非企業單位印章等八類情形,應及時制止,予以審查并決定是否立案;
            2.調查取證責任:對立案的案件,指定專人負責,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調查時出示執法證件,允許當事人辯解陳述;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3.審查責任: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4.告知責任:書面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及其享有的陳述、申辯、要求聽證等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依法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組織聽證的費用。
            5.決定責任:決定給予民辦非企業單位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要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6.送達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7.執行責任:收繳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和印章;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對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采取加處罰款;需移送有權機關的按程序移送;
            8.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對民辦非企業單位實施行政處罰的;
            2、違反法定程序對民辦非企業單位進行處罰的;
            3、擅自改變對民辦非企業單位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4、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5、違反“繳罰分離”規定,擅自收取罰款的;
            6.將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財物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的;
            7、符合聽證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要求聽證,應予組織聽證而不組織聽證的;
            8、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9、依法應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而未移送的;
            10、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3 行政處罰 對故意損毀或者擅自移動界樁或者其他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物的處罰 《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第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故意損毀或者擅自移動界樁或者其他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物的,應當支付修復標志物的費用,并由所在地負責管理該行政區域界線標志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處1000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并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1、立案階段責任:主管部門發現或接到舉報,應及時制止,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調查取證階段責任:對立案的案件,指定專人負責,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調查時出示執法證件,允許當事人辯解陳述;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3、審查階段責任: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
            4、告知階段責任:書面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及其享有的陳述、申辯、要求聽證等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依法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組織聽證的費用。
            5、決定階段責任:決定給予制作人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6、送達階段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7、執行階段責任: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對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采取加處罰款;需要移送有權機關的按程序移送。
            8、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實施行政處罰的;
            2、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3、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4、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4 行政處罰 對擅自編制行政區域界線詳圖,或者繪制的地圖的行政區域界線的畫法與行政區域界線詳圖的畫法不一致的處罰 《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第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擅自編制行政區域界線詳圖,或者繪制的地圖的行政區域界線的畫法與行政區域界線詳圖的畫法不一致的,由有關人民政府民政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編制的行政區域界線詳圖和違法所得,并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 1、立案階段責任:主管部門發現或接到舉報,應及時制止,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調查取證階段責任:對立案的案件,指定專人負責,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調查時出示執法證件,允許當事人辯解陳述;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3、審查階段責任: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
            4、告知階段責任:書面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及其享有的陳述、申辯、要求聽證等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依法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組織聽證的費用。
            5、決定階段責任:決定給予制作人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6、送達階段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7、執行階段責任: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對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采取加處罰款;需要移送有權機關的按程序移送。
            8、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實施行政處罰的;
            2、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3、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4、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5 行政處罰 對未經批準,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處罰 《殯葬管理條例》第十八條:未經批準,擅自興建殯葬設施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建設、土地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取締,責令恢復原狀,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1、立案階段責任:主管部門發現或接到舉報,應及時制止,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調查取證階段責任:對立案的案件,指定專人負責,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調查時出示執法證件,允許當事人辯解陳述;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3、審查階段責任: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
            4、告知階段責任:書面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及其享有的陳述、申辯、要求聽證等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依法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組織聽證的費用。
            5、決定階段責任:決定給予制作人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6、送達階段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7、執行階段責任: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對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采取加處罰款;需要移送有權機關的按程序移送。
            8、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實施行政處罰的;
            2、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3、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4、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6 行政處罰 對墓穴占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處罰 《殯葬管理條例》第十九條:墓穴占地面積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并處違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1、立案階段責任:主管部門發現或接到舉報,應及時制止,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調查取證階段責任:對立案的案件,指定專人負責,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調查時出示執法證件,允許當事人辯解陳述;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3、審查階段責任: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
            4、告知階段責任:書面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及其享有的陳述、申辯、要求聽證等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依法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組織聽證的費用。
            5、決定階段責任:決定給予制作人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6、送達階段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7、執行階段責任: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對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采取加處罰款;需要移送有權機關的按程序移送。
            8、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實施行政處罰的;
            2、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3、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4、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7 行政處罰 對制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等二類情形的處罰 對制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的處罰 1.《殯葬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制造、銷售不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殯葬設備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制造、銷售,可以并處制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制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沒收,可以并處制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2.《安徽省殯葬管理辦法》第十九條:制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由民政部門會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沒收,可以并處制造、銷售金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1、立案階段責任:主管部門發現或接到舉報,應及時制止,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調查取證階段責任:對立案的案件,指定專人負責,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調查時出示執法證件,允許當事人辯解陳述;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3、審查階段責任: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
            4、告知階段責任:書面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及其享有的陳述、申辯、要求聽證等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依法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組織聽證的費用。
            5、決定階段責任:決定給予制作人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6、送達階段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7、執行階段責任: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對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采取加處罰款;需要移送有權機關的按程序移送。
            8、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實施行政處罰的;
            2、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3、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4、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對制造、銷售封建迷信殯葬用品的處罰
            8 行政處罰 對慈善組織未按照慈善宗旨開展活動等三類情形的處罰 對未按照慈善宗旨開展活動的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九十八條:慈善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吊銷登記證書并予以公告:(一)未按照慈善宗旨開展活動的;(二)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財產的;(三)接受附加違反法律法規或者違背社會公德條件的捐贈,或者對受益人附加違反法律法規或者違背社會公德的條件的。“
            第一百條:慈善組織有本法第九十八條、第九十九條規定的情形,有違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門予以沒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1.受理:登記管理機關檢查或者接到舉報等,發現慈善組織的違法、違規情形,應及時制止違法活動,予以審查;
            2.審查: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3.決定:決定給予慈善組織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要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4.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5.事后監管: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對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
            2、違反法定程序對組織進行處罰的;
            3、擅自改變對組織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4、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5、符合聽證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要求聽證,應予組織聽證而不組織聽證的;
            6、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7、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對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財產的處罰
            對接受附加違反法律法規或者違背社會公德條件的捐贈,或者對受益人附加違反法律法規或者違背社會公德的條件的處罰
            9 行政處罰 對慈善組織違反規定造成慈善財產損失等七類情形的處罰 對慈善組織違反規定造成慈善財產損失的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九十九條:慈善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限期停止活動并進行整改:(一)違反本法第十四條規定造成慈善財產損失的;(二)將不得用于投資的財產用于投資的;(三)擅自改變捐贈財產用途的;(四)開展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或者管理費用的標準違反本法第六十條規定的;(五)未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的;(六)未依法報送年度工作報告、財務會計報告或者報備募捐方案的;(七)泄露捐贈人、志愿者、受益人個人隱私以及捐贈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開的姓名、名稱、住所、通訊方式等信息的。慈善組織違反本法規定泄露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依照有關法律的規定予以處罰。慈善組織有前兩款規定的情形,經依法處理后一年內再出現前款規定的情形,或者有其他情節嚴重情形的,由民政部門吊銷登記證書并予以公告。
            第一百條:慈善組織有本法第九十八條、第九十九條規定的情形,有違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門予以沒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1.受理:登記管理機關檢查或者接到舉報等,發現慈善組織的違法、違規情形,應及時制止違法活動,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審查: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3、決定:決定給予慈善組織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要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4、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5、事后監管: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對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
            2、違反法定程序對組織進行處罰的;
            3、擅自改變對組織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4、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5、符合聽證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要求聽證,應予組織聽證而不組織聽證的;
            6、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7、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對將不得用于投資的財產用于投資的處罰
            對擅自改變捐贈財產用途的處罰
            對開展慈善活動的年度支出或者管理費用的標準違反規定的處罰
            對未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的處罰
            對未依法報送年度工作報告、財務會計報告或者報備募捐方案的處罰
            對泄露捐贈人、志愿者、受益人個人隱私以及捐贈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不同意公開的姓名、名稱、住所、通訊方式等信息的處罰
            10 行政處罰 對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開展公開募捐等四類情形的處罰 對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開展公開募捐的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一百零一條:開展募捐活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停止募捐活動;對違法募集的財產,責令退還捐贈人;難以退還的,由民政部門予以收繳,轉給其他慈善組織用于慈善目的;對有關組織或者個人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一)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開展公開募捐的;(二)通過虛構事實等方式欺騙、誘導募捐對象實施捐贈的;(三)向單位或者個人攤派或者變相攤派的;(四)妨礙公共秩序、企業生產經營或者居民生活的。
            1、立案階段責任:登記管理機關檢查或者接到舉報等,發現慈善組織的違法、違規情形,應及時制止違法活動,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調查取證階段責任:對立案的案件,指定專人負責,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調查時出示執法證件,允許當事人辯解陳述;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3、審查階段責任: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4、告知階段責任:書面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及其享有的陳述、申辯、要求聽證等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依法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組織聽證的費用。
            5、決定階段責任:決定給予慈善組織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要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6、送達階段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7、執行階段責任: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
            8、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對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
            2、違反法定程序對組織進行處罰的;
            3、擅自改變對組織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4、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5、符合聽證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要求聽證,應予組織聽證而不組織聽證的;
            6、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7、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對通過虛構事實等方式欺騙、誘導募捐對象實施捐贈的處罰
            對向單位或者個人攤派或者變相攤派的處罰
            對妨礙公共秩序、企業生產經營或者居民生活的處罰
            11 行政處罰 對慈善組織不依法向捐贈人開具捐贈票據、不依法向志愿者出具志愿服務記錄證明或者不及時主動向捐贈人反饋有關情況的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一百零二條:慈善組織不依法向捐贈人開具捐贈票據、不依法向志愿者出具志愿服務記錄證明或者不及時主動向捐贈人反饋有關情況的,由民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限期停止活動。
            1、立案階段責任:登記管理機關檢查或者接到舉報等,發現慈善組織的違規情形,應及時制止,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調查取證階段責任:對立案的案件,指定專人負責,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調查時出示執法證件,允許當事人辯解陳述;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3、審查階段責任: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
            4、告知階段責任:書面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及其享有的陳述、申辯、要求聽證等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依法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組織聽證的費用。
            5、決定階段責任:決定給予慈善組織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要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6、送達階段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7、執行階段責任: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對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采取加處罰款;需要移送有權機關的按程序移送。
            8、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對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
            2、違反法定程序對組織進行處罰的;
            3、擅自改變對組織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4、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5、符合聽證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要求聽證,應予組織聽證而不組織聽證的;
            6、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7、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12 行政處罰 對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將信托財產及其收益用于非慈善目的等兩類情形的處罰 對將信托財產及其收益用于非慈善目的的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一百零五條:慈善信托的受托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有違法所得的,由民政部門予以沒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一)將信托財產及其收益用于非慈善目的的;(二)未按照規定將信托事務處理情況及財務狀況向民政部門報告或者向社會公開的。
            1.受理:登記管理機關檢查或者接到舉報等,發現慈善組織的違規情形,應及時制止,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審查: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
            3.決定:決定給予慈善組織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要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4.送達階段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5.事后監管: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對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
            2、違反法定程序對組織進行處罰的;
            3、擅自改變對組織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4、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5、符合聽證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要求聽證,應予組織聽證而不組織聽證的;
            6、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7、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對未按照規定將信托事務處理情況及財務狀況向民政部門報告或者向社會公開的處罰
            13 行政處罰 對受贈人未征得捐贈人的許可,擅自改變捐贈財產的性質、用途的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第二十八條:受贈人未征得捐贈人的許可,擅自改變捐贈財產的性質、用途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經征求捐贈人的意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將捐贈財產交由與其宗旨相同或者相似的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管理。 1.受理:登記管理機關檢查或者接到舉報等,發現慈善組織的違規情形,應及時制止,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審查: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
            3.決定:決定給予慈善組織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要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4.送達階段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5.事后監管:執行階段責任: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對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采取加處罰款;需要移送有權機關的按程序移送。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對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
            2、違反法定程序對組織進行處罰的;
            3、擅自改變對組織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4、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5、符合聽證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要求聽證,應予組織聽證而不組織聽證的;
            6、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7、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14 行政處罰 對挪用、侵占或者貪污捐贈款物的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第二十九條:挪用、侵占或者貪污捐贈款物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責令退還所用、所得款物,并處以罰款;對直接責任人員,由所在單位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依照前款追回、追繳的捐贈款物,應當用于原捐贈目的和用途。 1.受理:登記管理機關檢查或者接到舉報等,發現有挪用、侵占或者貪污捐贈款物的慈善組織或個人的違規情形,應及時制止,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審查: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
            3.決定:決定給予組織或個人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要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4.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5.事后監管: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對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采取加處罰款;需要移送有權機關的按程序移送。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對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的;
            2、違反法定程序對組織或個人進行處罰的;
            3、擅自改變對組織或個人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4、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5、違反“繳罰分離”規定,擅自收取罰款的;
            6.將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財物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的;
            7、符合聽證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要求聽證,應予組織聽證而不組織聽證的;
            8、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9、依法應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而未移送的;
            10、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15 行政處罰 對偽造、變造、出租、出借公開募捐資格證書等六類情形的處罰 對偽造、變造、出租、出借公開募捐資格證書的處罰 《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辦法》第三十三條: 慈善組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正,可以給予警告;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一)偽造、變造、出租、出借公開募捐資格證書的;(二)未依照本辦法進行備案的;(三)未按照募捐方案確定的時間、期限、地域范圍、方式進行募捐的;(四)開展公開募捐未在募捐活動現場或者募捐活動載體的顯著位置公布募捐活動信息的;(五)開展公開募捐取得的捐贈財產未納入慈善組織統一核算和賬戶管理的;(六)開展投資活動時有違法違規行為的。 1.受理:登記管理機關檢查或者接到舉報等,發現組織有以上違規情形,應及時制止,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審查: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
            3.決定:決定給予組織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要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4.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5.事后監管:執行階段責任: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對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采取加處罰款;需要移送有權機關的按程序移送。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對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的;
            2、違反法定程序對組織進行處罰的;
            3、擅自改變對組織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4、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5、違反“繳罰分離”規定,擅自收取罰款的;
            6.將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者財物截留、私分或者變相私分的;
            7、符合聽證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要求聽證,應予組織聽證而不組織聽證的;
            8、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9、依法應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而未移送的;
            10、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對未依照本辦法進行備案的處罰
            對未按照募捐方案確定的時間、期限、地域范圍、方式進行募捐的處罰
            對開展公開募捐未在募捐活動現場或者募捐活動載體的顯著位置公布募捐活動信息的處罰
            對開展公開募捐取得的捐贈財產未納入慈善組織統一核算和賬戶管理的處罰
            對開展投資活動時有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
            16 行政處罰 對養老機構未建立入院評估制度或者未按照規定開展評估活動等九類行為的處罰 《養老機構管理辦法》第四十六條:養老機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民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情節嚴重的,處以3萬元以下的罰款:(一)未建立入院評估制度或者未按照規定開展評估活動的;(二)未與老年人或者其代理人簽訂服務協議,或者未按照協議約定提供服務的;(三)未按照有關強制性國家標準提供服務的;(四)工作人員的資格不符合規定的;(五)利用養老機構的房屋、場地、設施開展與養老服務宗旨無關的活動的;(六)未依照本辦法規定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的;(七)歧視、侮辱、虐待老年人以及其他侵害老年人人身和財產權益行為的;(八)向負責監督檢查的民政部門隱瞞有關情況、提供虛假材料或者拒絕提供反映其活動情況真實材料的;(九)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違法行為。
            養老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受理:登記管理機關檢查或者接到舉報等,發現機構的違法、違規情形,應及時制止違法活動,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審查: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3.決定:決定給予養老機構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要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4.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5.事后監管:執行階段責任: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對機構實施行政處罰的;
            2、違反法定程序對機構進行處罰的;
            3、擅自改變對機構行政處罰種類、幅度的;
            4、對應當予以制止和處罰的違法行為不予制止、處罰的;
            5、符合聽證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要求聽證,應予組織聽證而不組織聽證的;
            6、在行政處罰過程中發生腐敗行為的;
            7、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17 行政處罰 對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向志愿服務對象收取或者變相收取報酬的處罰 《志愿服務條例》第三十七條:志愿服務組織、志愿者向志愿服務對象收取或者變相收取報酬的,由民政部門予以警告,責令退還收取的報酬;情節嚴重的,對有關組織或者個人并處所收取報酬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 1.立案責任:業務主管部門和登記管理機關檢查或者接到舉報等,發現志愿服務組織及其所屬志愿者存在違法行為,應予以審查,并在7日決定是否立案;                                2.調查取證責任:對立案的案件,指定專人負責,執法人員不得少于兩人,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回避。調查時出示執法證件,允許當事人辯解陳述;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以采取抽樣取證的方法;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可以先行登記保存,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在此期間,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者轉移證據。
            3.審查責任:調查終結,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決定。
            4.告知責任:書面告知當事人違法事實及其享有的陳述、申辯、要求聽證等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依法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組織聽證的費用。
            5.決定責任:決定給予志愿服務組織及其所屬志愿者行政處罰的,應當制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要載明違法事實和證據、處罰依據和內容、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等內容;
            6.送達責任: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在宣告后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7日內,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7.執行責任:監督檢查行政處罰執行情況;
            8.其他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應履行的責任。
            因不履行或不正確履行行政職責,出現以下情形的,行政機關及相關工作人員應承擔相應責任:
            1.沒有法律和事實依據對志愿服務組織及其所屬志愿者進行行政處罰的;
            2.對志愿服務組織及其所屬志愿者違法行為未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職責的;
            3.符合聽證條件、行政管理相對人要求聽證,應予組織聽證而不組織聽證的;
            4.在行政處罰過程中存在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行為的;
            5.其他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文件規定的行為。
            18 行政處罰 對彩票代銷者委托他人代銷彩票或者轉借、出租、出售彩票投注專用設備等五類行為的處罰 《彩票管理條例》第四十一條:彩票代銷者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民政部門、體育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一)委托他人代銷彩票或者轉借、出租、出售彩票投注專用設備的;(二)進行虛假性、誤導性宣傳的;(三)以詆毀同業者等手段進行不正當競爭的;(四)向未成年人銷售彩票的;(五)以賒銷或者信用方式銷售彩票的。
            彩票代銷者有前款行為受到處罰的,彩票發行機構、彩票銷售機構有權解除彩票代銷合同。
            1.對轄區范圍內全市福利彩票站點開展日常執法檢查,依法對違法行為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調查,調查取證依照有關規定進行;
            2.根據相關科室移交立案的違法行為線索材料開展執法檢查,符合立案條件的及時進行立案;
            3.根據投訴舉報,開展執法檢查,符合立案條件的及時進行立案。
            1.對違法行為依法責令限期改正,根據改正情況形成處罰意見,制作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告知當事人擬作出行政處罰的事實、理由和依據,并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的權利。重大的行政處罰決定前,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根據上述情況作出處罰決定;
            2.處罰決定作出后,依法送達當事人,并督促其履行;
            3.對在事中、事后監管中發現違反福利彩票法律法規的違法行為,根據相關規定對當事人處以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等處罰。對存在違反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行為的,及時通知相關部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啪精品午夜网站| 一区二区丝袜美腿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欢| 久久精品久久电影免费理论片| 国产在线啪| 人妻少妇偷人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不卡黑寡妇|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免费观看全黄做爰大片国产| 夜夜爽77777妓女免费看| 麻豆蜜桃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日韩av一区久久| 天堂av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狠狠一本精品综合网|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99久久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a男人的天堂久久a毛片| 久久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 台山市|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站| 亚洲日韩成人av无码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无码免费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尤物综合| 国产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插插无码视频大全不卡网站| 99精品热在线在线观看视| 精品尤物TV福利院在线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国产精品无码a∨麻豆|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国语|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一区| 国产精品一码二码三码| 国产目拍亚洲精品区一区|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的电影 | 国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尤物|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