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市政協五屆四次會議第2號提案的答復
發布時間:2024-07-04 17:08
來源:宣城市民政局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一、關于“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整合資源,打造長三角1小時養老服務圈”的建議
一是加強政策引領,編制各類康養服務規劃。發布《宣城市“十四五”養老規劃》《宣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編制《宣城市中心城區社區鄰里中心布局規劃(2020-2030年)》《宣城市中心城區適老化設施規劃(2022-2035年)》,布局養老服務設施。發布《關于促進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長三角生態文化休閑康養旅游基地的實施意見》,結合我市資源稟賦及區位優勢,創建健康養生休閑旅游集聚區、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充分利用大黃山世界級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建設、滬皖共建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以及我市全域納入上海大都市圈規劃、上海域外農場康養產業專項規劃為契機,主動融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大局。逐步在我市形成健康養身、休閑度假、康養產品為特色的康養產業鏈雛形。
二、關于“充分發揮市場之手,構筑多元養老服務模式的建議
一是政策扶持,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養老行業。宣城市人民政府出臺《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加大對養老服務機構的扶持力度,享受承接政府轉移補助、建設補貼、運營補貼、貸款貼息、稅費優惠等政策以及用電、用水、用氣、用熱執行居民價格政策,確保全市養老服務機構等政策實現應享盡享。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養老服務行業,推動行業的創新和升級。2023年6月,我市公建公營養老機構70家,公建民營養老機構28家,民辦養老機構67家。截至2024年5月,我市公建公營養老機構62家,公建民營養老機構36家,民辦養老機構70家。1年內新增公建民營機構、民辦機構共11家。2023年培育示范性嵌入式養老機構2家,今年繼續培育8家,均由社會資本參與承接。
二是創新試點,完善多元養老服務體系。針對我市養老機構資源分布不均、床位利用率低問題,充分整合資源,提升硬件設施改造,優化資源布局。在廣德開展全省農村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在績溪縣開展特困供養機構(敬老院)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在旌德縣開展醫養結合創新試點。借鑒滬蘇浙先進經驗在宣州區開展認知障礙友好社區與認知障礙專區試點,填補我市認知障礙領域空白。通過不斷的創新養老服務新模式,促進養老服務提質升級,不斷完善我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滿足老年人多元服務需求。
三是率先示范,打造長三角康養基地。加快滬皖共建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建設。滬皖共建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規劃面積約 23.2 平方公里,實行政府支持、政策聚焦、國企搭臺、市場運作模式。依托盧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笄山省級森林公園、盧村省級生態民宿小鎮、無量溪河等生態文旅資源優勢,打造面向長三角地區的候鳥式、療養式、田園式養老基地。目前,我市正在全力創建盧湖竹海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加快盧湖康養中心、笄山溫泉、和合生態園、甘溪精品民宿集聚區等重點區塊建設。積極導入上海仁濟醫院、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等優質品牌和醫療教育資源,加快建設一批康養示范項目,打造具有國際標準、海派特色、皖南風韻的長三角康養合作示范標桿。積極爭取養老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公辦養老、普惠養老等機構建設。積極協調省廳,爭取上海養老服務補貼等方面政策最大化平移,提升滬皖共建(廣德)康養基地建設水平。扎實推進康養村試點建設。政府統籌規劃,學習借鑒浙江省長興縣水口鄉顧渚村等地經驗做法,在我市宣州區貍橋鎮金云村等 10 個村開展康養村試點,高規格召開全市康養建設工作推進會。制定《宣城市康養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發改、財政、民政、人社、農業農村、衛健、文旅等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協作。各縣市區根據市級方案結合自身實際,探索打造長三角區域獨具宣城特色康養村社等養老模式。
四是強化管理,規范養老服務行業運作。常態化指導養老服務機構規范運行,采取與住建、消防、市監等相關部門開展“雙隨機”聯合檢查、委托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檢查、縣市區交叉互查等多種監督檢查方式加強監督指導、做好宣傳教育。強化市級安全生產督導檢查,建立安全生產季度督查檢查制度,全面評估機構安全生產情況,對存在的問題督促按期整改,嚴格落實閉環管理。全面提升養老服務機構安全生產水平,為老年人營造安全、舒適的養老環境。
三、關于“加快養老服務專業護理人員及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建議
四、關于“打造智慧養老系統”的建議
一是推進智慧監管。推進信息監管。依托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金民工程”,對養老機構信息、養老從業人員信息進行數據化存檔,寧國市、郎溪縣、涇縣、績溪縣等地建成養老服務智慧監管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對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機構日常管理、安全隱患排查治理等進行全方位監督,保障養老體系建設持續健康發展。推進智慧居家。禾康公司通過禾康智慧養老平臺,對助老員居家上門服務的的服務內容、服務時長、服務反饋等方面完成居家上門服務監管。通過家庭養老床位“禾小度”養老管家,即可使用緊急求助、精準定位等功能,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困難獨居老人行動不便、緊急情況難以及時自救自護等難題。推進智慧助餐。全市所有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全部接入視頻監控,老人就餐環境全景監控、老人餐費和財政資金全程監管。宣州區、郎溪縣、廣德市、寧國市、涇縣和績溪縣通過銀聯商務智慧養老等助餐系統,對符合補助條件的老年人進行一次性身份信息采集后,通過社保卡、人臉識別等方式直接就餐和享受補助,同時避免出現老人就餐點排隊擁堵、“久站”等問題。
二是搭建信息平臺。安徽省民政廳將建立全省統一的養老服務系統,為全省老年人獲得優質、高效、方便科技的基本養老服務提供支撐,重點聚焦老年人面臨家庭和個人難以應對的失能、殘疾、無人照顧等困難時的長期照護服務,提高養老服務水平、質量和效果。宣城市將作為首批使用測試單位,將借助養老服務資源共享平臺,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近年來,在養老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方面,我們做了大
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地域、市場、經濟等因素影響,我市在養老資源整合、養老理念、人才隊伍建設、信息共享方面與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差距。今后我們將結合您的建議,持續整合養老資源,發揮市場機制,構筑多元養老服務模式。同時在智慧養老、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下功夫,打造長三角康養基地,切實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政策扶持,促進產業融合。通過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支持、規范監管等政策支持和引導,對養老服務領域中的存量和增量資源進行整合,借助“公建民營”等試點建設實現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將鄉鎮養老、醫療等資源進行統籌整合,通過以養融醫、引進醫療機構托管運營、構建農村“兩院一體”等形式,促進醫養資源整合、服務銜接,積極推動鄉鎮敬老院和衛生院融合發展。以“銀發經濟”為抓手,圍繞老年人消費需求與照護需求,推動養老服務行業與醫療保健、房地產、旅游、文化教育等行業的融合,擴大養老服務產品供給,促進產業協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