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政府30項民生實事中由殘聯部門牽頭組織實施的就有3項。下面請給大家介紹一下市殘聯負責的民生實事具體內容。
市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杜壽琴:根據省政府和市政府2025年實施民生實事工作部署,具體由殘聯牽頭負責的是3個大項目,今天通過廣播,向聽眾朋友做一個政策宣傳、解讀。
1.實施困難殘疾人康復工程,為困難殘疾人提供康復救助。推進措施包括:(1)為643名有康復需求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康復訓練救助,補助標準按每人每年1.55萬元實施。(2)為60名殘疾兒童適配假肢矯形器或其它輔助器具提供救助,適配假肢矯形器的每人補助5000元,適配輔助器具的每人補助1500元。給予1091名有需求的持證殘疾人適配基本型輔助器具補貼。(3)為4295名困難精神殘疾人提供藥費補助,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000元。
2.推動實現殘疾人較高質量就業,為有需求的殘疾人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653人次;實施“陽光家園計劃”,開展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托養服務不少于410人。推進措施包括:(1)加強政策培訓和業務指導,科學設置培訓內容,培訓課程應當包括專業理論培訓、實操技能訓練和職業素質培訓,其中職業素質培訓學時應當不少于總課時的10%,實操技能培訓一般不少于總課時的50%。(2)通過寄宿托養、日間照料或居家托養等多種形式,為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寄宿制托養服務每人每年補貼12000 元,日間照料托養服務每人每年補貼4000元,居家托養服務每人每年補貼2000元。(3)殘疾人職業培訓、殘疾人托養資金按照有關規定從各級財政安排的殘疾人事業發展補助資金中統籌安排。
3.持續優化無障礙環境,為389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推進措施包括:(1)優先改造“一戶多殘”“以老養殘”等特殊困難殘疾人家庭,有條件的縣市區,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提標擴面。全面實行入戶訪視和現場評估,完善和規范家改設計、施工、驗收等工作流程,增強改造的針對性和實效性。(2)強化工作指導和業務培訓,提升工作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加強工作監管和調度,狠抓改造成效,著力提升殘疾群眾的滿意度。(3)嚴格資金管理使用,省級以上財政給予適當補助,不足部分由市、縣財政承擔。
熱點問題:
今年市政府30項民生實事中涉及的殘疾職業培訓和托養服務的惠殘政策具體內容是什么?
市殘聯就業中心副主任陳曄:好的,首先說下殘疾人職業培訓項目。我們的培訓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一)就業技能培訓主要面向有就業需求的未就業殘疾人和用人單位新錄用殘疾人等開展。
(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主要面向已就業殘疾人開展,包括在崗、轉崗和晉級培訓等。
(三)創業創新培訓主要面向有創業意愿和培訓需求的殘疾人開展。
(四)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主要面向農村殘疾人開展,培訓內容以種植、養殖和加工業等為主。
(五)專項技能培訓主要面向有特殊需求的殘疾人開展,主要包括輔助性就業培訓、新行業新技能培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技能培訓以及其他特色培訓。
具體實施過程中,屬地殘聯會結合殘疾人需求統籌安排。有培訓意愿的殘疾人可向屬地殘聯申請。今年我們的目標是653人,截至目前,已完成602人。
接下來,是殘疾人托養服務民生實事項目,救助對象為:處于就業年齡段(年滿16周歲至法定退休年齡)的持證智力、精神及重度肢體殘疾人。優先保障重度殘疾人。具體服務類型和標準為:寄宿制托養服務,指采用24小時集中居住和照料模式為殘疾人提供托養的服務;日間照料托養服務,指采用在社區就近、就便日托的照料模式,為殘疾人提供托養的服務;居家服務,指通過一定的組織或機構,以上門的方式為分散居住在家庭中、不適宜或不愿意到機構中、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提供托養的服務。
熱點問題:
作為民生實事項目,今年任務數多少?改造對象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改造內容一般是哪些方面?實施流程大概有哪些?
市殘聯維權科科長劉盼:任務數:2025年全市完成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任務389戶。
改造對象需要:①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殘疾等級為一級或二級且有家庭改造意愿;②當地認定的生活困難家庭;③住房具備改造條件;④對無障礙設施依賴程度高,改造需求迫切。同等條件下,要優先安排易返貧致貧監測戶、一戶多殘、以老養殘、就業年齡段殘疾人等特殊困難殘疾人家庭。已享受居家適老化改造政策的殘疾人不再進行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
改造內容:根據不同家庭不同殘疾人特點和需求,以消除殘疾人居家生活障礙為目標,量身定制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方案,堅持“一戶一方案”原則。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包括但不限于起居室、廳堂、廚房、衛生間、陽臺、地面、通道、墻面、門窗等無障礙設施改造,能保障殘疾人安全、改善生活質量、提高生活水平的智能化家居家電安裝,排除用電安全隱患的水電線路改造和安全插座開關配置,以及必要的輔助器具適配等等。嚴禁將當地殘疾人補貼輔助器具配置內容以及糧、油、食品等日常消耗品列入家改目錄。
實施方式:分為引入第三方實施集中改造和殘聯補貼殘疾人家庭自行改造兩種方式。
實施流程:一般分為七個步驟,即需求摸底調查、改造對象確認、預審評估設計、實施改造與驗收評價、改造檔案管理、改造數據錄入、抽查回訪。
(1)需求摸底調查。由各縣市區殘聯牽頭,依據年度計劃改造任務量,對轄區內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需求情況進行全面摸底,并按照家庭困難和急需程度排序匯總。
(2)改造對象確認。各縣市區殘聯按照摸底的結果,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家庭,經殘疾人本人同意后,確定為實施對象。
(3)預審評估設計。各縣市區殘聯組織人員進行實地評估設計,同時對實施對象的殘疾情況、家庭經濟條件等進行現場核實,對家庭環境和擬實施無障礙改造場所等予以拍照記錄。
(4)實施改造與驗收評價。施工單位根據施工方案組織施工。改造必須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有關規范和無障礙設施建設的要求,參照《無障礙設計規范》等有關標準執行,施工結束后,縣市區殘聯對施工成果進行驗收,對所改造部位分別在施工前和結束后的同一地點、同一角度進行拍照備存。經縣市區殘聯驗收合格的,施工方應為實施對象提供質量保證書,交付改造對象確認簽收。縣市區殘聯組織實施改造項目后評價,對改造后的殘疾人家庭成員進行滿意度評價,聽取其意見和建議。
(5)改造檔案管理。家庭無障礙改造成果交付使用后,縣市區殘聯收集整理施有關資料并建立每戶改造檔案,規范臺賬管理。
(6)改造數據錄入。改造結束后,縣市區殘聯統計項目受益人情況,及時將每戶改造信息錄入中國殘聯“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數據庫系統”。
(7)抽查回訪。縣市區殘聯應當在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交付一年內,全覆蓋開展回訪工作,進行服務質量滿意度調查。
熱線平臺問題在線解答
困難殘疾人康復工程是今年我市30項民生實事之一,殘疾群眾如何申請呢?
1.困難精神殘疾人藥費補助。補助對象須同時符合以下條件:①我市戶籍并持有有效期內的殘疾人證(精神殘疾人類別);②常年服用精神病治療藥物的精神殘疾人;③由各縣市區確定困難精神殘疾人救助對象范圍。
困難精神殘疾人藥費補助項目實行動態管理。上一年度受助對象由縣(市、區)殘聯對其進行年審,不符合救助條件的及時調整。新增補助對象由本人或其監護人向戶籍所在地鄉鎮(街道)殘聯提出申請,填寫《困難精神殘疾人藥費補助審批表》,并出具以下證明材料(各縣市區可根據實際調整):一是精神類別殘疾人證;二是精神病門診或住院治療病歷等證明材料,其中應有當年或上一年度的診療記錄。
2.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實行動態監管。由殘疾兒童監護人向殘疾兒童戶籍所在地縣市區殘聯提出申請,也可委托他人、社會組織、社會救助經辦機構等代為申請。兒童監護人需要攜帶殘疾人證或具有專業診斷醫療機構出具的相關診斷證明、身份證或戶口本等向戶籍所在地縣市區殘聯提出申請,經縣市區殘聯審核后轉介至定點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訓練。
如有需要申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可以撥打戶籍所在縣市區殘聯電話進行咨詢申請。宣州區殘聯:0563-3035107。郎溪縣殘聯:0563-7015812。廣德市殘聯:0563-6042211。寧國市殘聯:0563-4017385。涇縣殘聯:0563-5022760。績溪縣殘聯:0563-8168237。旌德縣殘聯:0563-8604828。
3.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補貼。申請流程:(1)申請。殘疾人本人(或監護人)帶殘疾人證、身份證或戶口本到戶口所在地鄉鎮(街道)殘聯提出申請,并填寫相應申請表格,《安徽省殘疾人基本型輔助器具適配補貼申請審批表》。申請有困難的,也可委托他人代為申請。(2)審核。鄉鎮(街道)殘聯初審,縣級殘聯復審。(3)評估。各縣市區殘聯依托殘聯下屬服務機構或自行成立的專業技術組或協議定點輔助器具服務機構開展評估。基本型輔助器具部分,應由持對應方向輔助器具工程師證的工作人員或者接受過對應方向輔助器具業務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完成;假肢矯形器等處方輔助器具,應由執業醫師配合假肢矯形器技師共同完成。(4)購買和補貼。各縣市區依據當地補貼辦法或實施細則中輔助器具目錄進行購買,并參照相應補貼標準,開展實物或貨幣化補貼。(5)適配。產品供應商根據縣市區殘聯提供的輔助器具需求,及時完成配送;對需評估的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完成評估后,應及時提供輔助器具適配、適應性訓練、使用指導和定改制、維修等服務。
全市目前有18家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定點機構。其中,聽力康復機構2家,分別是宣城市特殊教育中心和廣德市殘聯康復中心;肢體(腦癱)康復機構7家,分別是宣城市人民醫院、宣城天健康復專科醫院、郎溪縣人民醫院、廣德市人民醫院、廣德殘聯康復中心、寧國市骨科醫院和涇縣醫院;智力康復機構14家,分別是宣城市特殊教育中心、宣城市社會福利中心、宣城天健康復專科醫院、宣城市智協少兒康復教育中心、郎溪特殊教育學校、廣德市人民醫院、廣德市特殊教育學校、廣德市殘聯康復中心、寧國市智協少年兒童訓練發展中心、寧國市特殊教育學校、寧國星語快車康復服務有限公司、寧國智諧教育咨詢有限責任公司、涇縣特殊教育學校和績溪縣智協康復融合資源中心;孤獨癥康復機構7家,分別是宣城天健康復專科醫院、宣城市智協少兒康復教育中心、廣德市特殊教育學校、廣德市殘聯康復中心、寧國市智協少年兒童訓練發展中心、寧國星語快車康復服務有限公司和涇縣特殊教育學校。
具體機構情況可登錄宣城市殘聯官網或微信公眾號進行查看,根據需求自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