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瑾委員:
您提出的《加快我市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建議》(第114號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圍繞“強化頂層設計、優化服務供給、發揮政府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推進醫養結合”等關鍵環節持續發力,全方位推進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頂層設計,不斷完善養老工作機制
(一)加強規劃引領。發布實施《宣城市“十四五”養老規劃》,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搶抓滬皖共建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建設機遇,并依托我市全域納入上海大都市圈規劃、上海域外農場康養產業專項規劃為契機,主動融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長三角一體化等重大國家戰略及區域發展大局。
(二)完善制度體系。將養老服務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和政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整合設立老齡工作委員會。制定《宣城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在省20項服務項目基礎上,結合實際增補12項,全市7個縣市區均制定本地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出臺《宣城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以地方立法為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三)夯實設施基礎。編制《宣城市中心城區社區鄰里中心布局規劃(2020-2030年)》《宣城市中心城區適老化設施規劃(2022-2035年)》,科學布局養老服務設施。《宣城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明確養老服務用房配建標準,并將其作為土地出讓前置條件,確保新建居住區與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實現“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
二、優化資源配置,促進事業產業協同發展
(一)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網絡。機構建設全面覆蓋。全市現有養老機構169家,機構床位數1.9萬張(其中護理型床位1.6萬張)。建成縣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7個、鄉鎮(街道)養老服務中心107個、村級養老服務站(農村幸福院)749個,實現三級中心實現全覆蓋。創新“政府補貼、社會捐贈、老人自籌、村民互助”模式建設農村幸福大院,有效滿足農村養老服務需求。2024年新建44個,2025年計劃再建37個,持續提升農村養老設施水平。居家社區服務提質增效。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托專業機構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提供家務整理、居室清潔、醫療保健、衣物洗滌、上門理發、關愛探訪等多元化服務,履行政府兜底保障職責。依托社區養老服務用房、服務中心等,建成嵌入式養老機構11家、老年食堂(助餐點)270個,提供日間照料、健康咨詢、助餐助潔、文娛休閑等多樣化服務。
(二)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改革。特困供養機制優化升級。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政策支持與規范監管,整合存量和增量資源,探索“公建民營”等模式提升服務增效。召開全市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暨民政領域醫養結合工作推進會。在績溪縣推進特困供養機構(敬老院)進行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整合資源構建“1+4+N”服務體系,形成1個縣級失能特困供養服務機構,4個區域性特困人員供養機構和一批養老服務設施。指導廣德市、涇縣開展省級農村養老服務改革工作,優化農村養老資源布局,完善城鄉養老服務。認知障礙照護有序推進。2024年2月,市民政局印發《關于開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和養老機構認知障礙專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結合各縣市區民政部門申報情況,在市社會福利中心老齡公寓等機構啟動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和認知癥障礙專區建設,相關工作正在有序開展。
(三)激發養老產業發展活力。重點項目穩步推進。深度參與編制滬皖共建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規劃,全力推進基地建設,打造區域康養品牌。召開全市康養村建設工作推進會,出臺《宣城市康養村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在廣德甘溪村、桃園村推進市級康養村建設,探索“千村引領、萬村升級”特色路徑。長三角現代康養學院在廣德掛牌成立,宣城機械電子工程學校與上海城建學院合作輸送康養技術人才。積極爭取養老領域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公辦養老、普惠養老等機構建設。廣德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項目成功申請專項債建設養老服務設施。市級社會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40萬元支持甘溪康養村智慧養老應用中心建設,投入 41.2萬元在廣德甘溪、桃園康養村區域進行適老化改造、老年用品以及養老服務相關標識標牌配置,提升旅居康養體驗。區域合作不斷深化。與上海松江、浙江嘉興等地建立常態化協作機制,推動政策互認、資源互通。邀請上海優質養老企業來我市廣德開展“共赴宣城康養之約”推介活動。組織召開松江區、嘉興市、宣城市三地康養交流協作,簽訂長三角區域旅居康養戰略合作倡議書。引入上海天與智慧養老服務有限公司承接本地項目。廣德頤愛長者之家養老服務有限公司與浙江頤和源健康養老管理集團、海大華福利院簽訂旅居養老合作協議,2024年6月,首批20名上海老人赴廣德市體驗旅居康養。聯合上海市長三角區域養老服務促進中心舉辦“滬宣康養旅居業務對接會”“滬廣康養旅居培訓會”,圍繞平臺建設、資源共享深入探討,合力打造“康養旅居宣城模式”。2025年5月,上海首批“皖南竹海 紅色康旅”體驗團101位上海老年人赴廣德市體驗。2025年6月,“滬皖(廣德)康養旅居推介會”在上海召開,廣德市人民政府與上海市四區民政局簽訂旅居康養合作框架協議。2025年7月,組織參加青島國際康養產業博覽會,對廣德康養基地作重點推介。
三、深化醫養結合,促進醫養資源融合發展
(一)推動鄉鎮衛生院和養老院融合發展。2024年5月,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對開展鄉鎮衛生院與養老院融合發展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11 月下旬,市政府副市長楊林秀帶隊赴江蘇和山東等地專題考察。通過整合縣市區醫養資源,因地制宜推動醫養結合工作。目前,6個縣市區共有8家鄉鎮衛生院推進醫養結合服務,其中涇縣涇川鎮衛生院以獨立運營方式實現“醫中有養”,其余7 家衛生院已與第三方養老機構簽訂合作協議。
(二)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我市917家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功創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從硬件設施到服務理念,全方位為老年人就醫提供便利。對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內設醫療機構均按照統一的定點申報程序予以評估,并簽訂全省統一的定點醫療機構醫療保障服務協議,實行屬地管理、省內互認。
近年來,在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建設方面,我們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差距。今后我們將結合委員的建議,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助力養老服務質量提質增效,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老年群體。
(一)完善政策體系與人才支撐。密切關注國家及省級政策動態,加強中辦國辦《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等政策宣傳貫徹,及時修訂完善本地配套政策。研究出臺支持普惠養老機構發展、人才隊伍建設專項政策。依托長三角現代康養學院等平臺,深化校企合作培養專業人才,完善培訓競賽體系,持續提升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水平。
(二)優化服務供給與產業動能。加大農村養老資金投入與政策支持,深化特困供養機構改革,總結推廣廣德市、涇縣、績溪縣經驗,進一步優化農村養老資源布局,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提升居家社區服務質量,豐富服務項目內容,引入專業力量打造多元化、專業化養老服務體系。加快長三角(廣德)康養基地、康養村建設及市級民政康養規劃編制,打造具有宣城特色的康養品牌。深化滬蘇浙產業合作,積極引進優質企業和項目,培育本土龍頭企業,拓展旅居養老等新業態,激發銀發產業新動能。
(三)深化醫養結合與認知照護。總結推廣基層衛生院與養老院融合發展的成果經驗,完善醫養結合模式與運行機制,加強規范管理,確保服務質量。加強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及專區建設,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社會認知與關注。構建“篩查、評估、干預、照護”全流程服務體系,加強專業人才培養,提高失能失智老人照護能力,切實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
辦復類別:A類
公開屬性:主動公開
聯系人:賈婷姝
聯系電話:2719002
宣城市民政局
2025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