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郎溪縣被正式授予“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這座皖南小城以“精細處見真章”的巧思、“民生里見初心”的擔當、“全民參與見合力”的智慧,勾勒出一幅“城美、民和、業興”的現代文明圖景,書寫著新時代城市治理的生動答卷。
方寸之間見文明
夏日午后,郎溪縣第三小學學生馮銘萱輕推“郎川書屋”的玻璃門,在窗明幾凈的環境中與同學共讀繪本。“以前放學寫完作業都沒什么事,現在每周都和同學來這里一起看書,環境也好。”小姑娘說道。
近年來,郎溪縣積極打造“15分鐘閱讀圈”,努力建成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全民閱讀公共服務體系,讓更多居民喜歡上“家門口”的閱讀。如今,分布在城區的7個“15分鐘閱讀圈”,讓城市閱讀“小空間”成為文明傳播的“微陣地”,讓書香成為城市最動人的文明氣質。
轉角遇見美,是郎溪市民近年最深的感受。每天傍晚,家住北港社區的陳丹都會帶著女兒到新建的“口袋公園”散步打球,往昔的街角已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熱門選擇。“小公園比以前敞亮多了,對于我們老百姓來講多了很多健身的好去處。”截至目前,像這樣的“口袋公園”、零星綠地,全縣已新增20余個,20條文化巷道同步完成改造,各種雕塑、繪畫、文字說明和自然景致、便民設施等融為一體,讓每一步行走都成為與文明的邂逅。
細節之處更見精管善治的巧思。造型別致的街頭果殼箱被不同顏色包裹,郎川大道兩側的隔離欄也做出了新花樣,連農貿市場的環境也來了一次大翻新。“現在來買菜就像逛超市,干凈又亮堂,監管也很嚴格,讓我們老百姓買菜又安心又放心。”市民余學玲笑著說。
據統計,郎溪縣累計投入179億元實施66個城市重點建設項目,完成老舊小區改造,讓昔日“破舊”小區成為公園式小區。常態化開展占道經營、農貿市場秩序等整治工作,幫助解決停車難等各類實際問題,讓城市顏值從“面子”靚到“里子”。
春風化雨育文明
“咚鏘咚鏘——”皖南花鼓戲的鑼鼓聲,在郎步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廣場上奏響,臺下觀眾隨著節奏輕拍手掌——這是郎溪“理論+百姓+文藝”宣講的日常場景,也是城市文化基因不斷傳承的生動注腳。
“‘三言兩語’學習法就像嘮家常,黨的話聽完就忘不了。”“5分鐘課堂”上,村支書用鄉村土語解讀鄉村振興政策,讓村民們聽得頻頻點頭。郎溪縣組建的“1+10+1”宣講隊伍,帶著“舉旗幟·送理論·話郎川”微宣講競賽的獲獎作品走村入戶,將“書面語”轉化為“家常話”。更令人稱道的是藝術化宣講的魅力,用皖南大鼓、皖南花鼓戲等形式創作藝術化宣講作品,連續三年摘得宣城市藝術化宣講比賽桂冠,讓理論宣講如春風化雨般滲入心田。
“以前覺得紅色教育很嚴肅,現在玩‘劇本殺’居然能穿越到革命年代!”郎溪縣組織干部群眾體驗紅色劇本《兵臨城下》,讓歷史的文字有了溫度。這種創意活動正是郎溪文化育人的縮影——3300余場“強國復興有我”“黨的聲音進萬家”等群眾性活動,吸引近10萬群眾參與,夏季納涼晚會、鄉村春晚等品牌活動讓文化活力奔涌;19期《愛·郎溪》微紀錄片記錄的市井溫情,與《茶鄉畫郎 溪引八方》城市宣傳片共同勾勒出城市的精神畫像。
“辦場婚宴比原計劃省了一萬多,‘新風堂’既體面又省錢!”郎溪縣打造的92個新風堂已為群眾節約資金310.5萬元,《文明郎溪二十條》與村規民約的結合,讓“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成為鄉村新風尚。更動人的是榜樣的力量。常態開展縣、鎮、村三級好人評選,共選樹各級好人5470名,其中“安徽好人”14名、“中國好人”8名;評選各級道德模范53人,其中安徽省道德模范2人。創新開展“百姓評百獎”活動,通過“百姓設獎、獎勵百姓”,積極挖掘和宣傳群眾身邊的好人好事,讓84名“凡人善舉”獲獎者成為街頭巷尾的熱議話題。
全民同心繪文明
在推進創建文明城市的進程中,郎溪縣堅持把靠民惠民貫穿創建全過程,全力解決群眾身邊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沒想到一個電話,困擾我們半年的飛線充電問題就解決了!”市民劉女士口中的“創建小姐姐”熱線,正是郎溪縣暢通民意的創新舉措。搭建“民聲回郎”平臺,建立“創建小姐姐”熱線電話,搭建起24小時在線的民生服務橋。從老舊小區線纜雜亂到背街小巷路燈破損,平臺累計受理辦結問題252個,解決群眾煩心小事2391件。
比熱線更熱的,是街頭巷尾的“創建小板凳會”。6575場圍坐交流中,干部群眾帶著小馬扎相聚小區廣場、樹蔭之下,用“拉家常”破解治理難題。10萬人次參與、3862個問題解決,這場沒有主席臺的座談會,讓文明創建從“政府主導”變成“全民參與”。
如果說,“文明”是一座城市彈奏出的最動人樂章,那么,一抹抹鮮亮的“志愿紅”,便是“五線譜”中最美的音符。
58206名注冊志愿者、155萬小時服務時長,編織出覆蓋全城的文明網絡:“立即辦”小分隊著眼市政建設、綠化提升、桿線整治等問題,實現當天提出、當天辦結;“星期五志愿行動”中,黨員干部與居民并肩清理樓道雜物,搬走的是積存垃圾,搬來的是鄰里溫情;“創建小哥哥”街訪欄目收集648條治理建議,群眾的意見建議化作城市管理的實招硬招……“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在郎溪,每個市民都是文明的參與者、受益者。
文明花開滿城芳,幸福生活入畫來。如今的郎溪,文明不僅是街頭的標語,更是市民隨手撿起垃圾的自覺、是公交車上讓座的溫暖、是共同參與志愿活動的熱情……文明創建不是終點,而是幸福生活的新起點。在文明的滋養下,郎溪縣正以更從容的姿態,描繪著新時代的幸福畫卷。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