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聚焦基層醫療保障服務體系建設,堅持民之所望、需求導向、便捷高效、統一規范,深化醫保服務領域“放管服”改革,全面實施鎮、村醫保服務站和“微窗口”建設,系統打造基層醫保服務“一圈一網一鏈”,滿足基層參保群眾醫保服務需求。
(一)“三圖”繪就“服務圈”,解決服務下沉難問題。設計“規劃圖”。將“醫保15分鐘服務圈”建設列入“十大民生實事”,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采取市縣聯動和全市一圖的建設模式,組建 1個市級醫保專班和7個縣級醫保專班。繪好“作戰圖”。采取“市縣共擔、補助+配套”機制,投入基層醫保服務升級資金909萬元,布局947個鄉鎮醫保服務站和村醫保服務“微窗口”。固化“實景圖”。圍繞服務地點查詢、服務柜面設置等25個方面開展評審,有效促進標準落地。
(二)“三變”織密“微網格”,解決服務不便捷問題。“進城辦”變“村里辦”。分別將門診慢特病病種待遇認定等17個和城鄉居民參保登記等7個醫保高頻事項經辦下放到鄉鎮醫保服務站和村醫保服務“微窗口”。聘請村老黨員、村民組長等擔任組級網格員,提供參保登記、慢性病登記、大病保險等便民代辦服務,將醫保服務送上門。“線下跑”變“指尖辦”。實現基本醫保費用征繳等17項業務“全程網辦”。我市在全省首個上線“零星報銷智能審核系統”“門診慢特病網上鑒定系統”,月均線上受理門診慢特病申請近4000件。“無序辦”變“規范辦”。采取“六統一”(服務事項名稱、事項編碼、辦理材料、辦理時限、辦理環節、服務標準)方式,全面、系統規范醫保服務站、“微窗口”醫保經辦行為。
(三)“三力”鑄牢“保障鏈”,解決服務不系統問題。“協同力”鑄鏈。將全市80家鄉鎮衛生院、20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納入DRG支付方式改革范圍,次均住院費用同比平均下降5.86%。將全市111家公立醫療機構全部納入藥品(耗材)改革成果落地范圍,全面落地國家8個批次和省級聯盟集采等500余種藥品和冠脈支架等5大類高值耗材,節約資金(醫保基金和群眾自費)約3.2億元。“創新力”強鏈。我市在全國率先落地“兩病”(高血壓、糖尿病)用藥保障,實現阿卡波糖、厄貝沙坦等67種常用藥在全市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落地;在全市一級及以上定點醫院實現“兩病”患者“自動認證”和“一站式”結算,“兩病”患者政策范圍內藥品費用報銷比達83.58%。“治理力”護鏈。在全省率先建立“民呼我應、接訴即辦”機制,將咨詢類和申訴求決類事項整體辦理時限分別提速至0.5和1個工作日,第二批主題教育以來,累計高效辦理基層群眾各類訴求50余件,跟蹤回訪滿意度100%。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