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2025年底前,建成市級公立口腔專科醫院(市級口腔衛生中心),全市口腔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口腔醫療資源供給和口腔專業技術人員數量明顯增加,人群口腔健康素養水平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務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二)階段目標
2022年底前,成立市醫學會口腔專科分會;已設口腔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含中醫院,下同)牙椅數較上一年增加5%以上;85%的二級綜合醫院單獨設置口腔科。6—9歲人群口腔衛生知識知曉率達到80%,窩溝封閉完好率達到85%。納入集采的口腔種植體系統耗材價格下降30%以上。
2023年底前,啟動市級公立口腔專科醫院(市級口腔衛生中心)建設工作;成立市級口腔專業質量控制中心;已設口腔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牙椅數較上一年增加5%以上;90%的二級綜合醫院單獨設置口腔科;3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0%的服務人口超過2萬的鄉鎮衛生院配備專職口腔醫師;全市每萬人口口腔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1.6人以上,醫護比達到1:1。
2025年底前,建成市級公立口腔專科醫院;二級綜合醫院全部單獨設置口腔科,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牙椅數較2021年增加20%以上。全市牙椅數達到720張,其中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牙椅占比達到30%以上。8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0%的服務人口超過2萬的鄉鎮衛生院配備專職口腔醫師,每萬人口口腔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1.8人,醫護比達到1:1.1。6—9歲人群口腔衛生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窩溝封閉完好率達到90%以上;成人每天2次刷牙率達到45%以上。口腔醫療衛生機構患者滿意度達到9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全面提升口腔服務能力
1.擴大口腔醫療資源供給。按照三級口腔專科醫院標準新建市級公立口腔專科醫院(市級口腔衛生中心)。宣城市人民醫院口腔科創建成市級臨床重點學科。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均獨立設置標準化的口腔科。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等)開設口腔科或配備專職口腔專業醫師,開展口腔診療服務;積極對接長三角優質口腔醫療資源,建設“長三角口腔名醫工作室”3個以上。依托城市醫聯體或縣域醫共體,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口腔診療的對口幫扶。
2.增強口腔專業技術力量。到2025年,力爭全市口腔醫師高級職稱占比達到10%以上、中級稱職占比40%以上;增加宣城職院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的招生人數,鼓勵學校與本地醫療機構合作聯合培養本土口腔技術人才。
3.加大口腔專業人員繼續教育。依托市醫學會口腔專業分會和口腔質控中心每年舉辦一期全市口腔醫療技術提升學習班,每次培訓班不少于50人。各縣市區每年開展不少于一期的基層口腔專業技術人員能力培訓班,重點對口腔診所、門診部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基層口腔醫護人員開展專業技術培訓,全市每年培訓人數不少于120人。
4.推廣適宜技術項目。通過市級舉辦口腔適宜技術師資培訓班、縣級舉辦基層口腔專業技術人員能力培訓班,每年推廣口腔適宜技術不少于5項,2022年重點推廣現代根管治療等7項適宜技術。2025年底前,按照省級部署建成省市縣三級遠程口腔診療中心,持續加強對基層的技術指導。
(二)不斷優化群眾就醫流程
提升群眾診療便捷度。口腔專科醫院、綜合醫院口腔科均開設午間門診、晚間門診,實施“無假日”門診,實行彈性排班,為患者診療提供最大便利。開展診療模式創新,患者初診后,復診可直接在醫生工作站預約,減少等待時間。二級及以上醫院口腔科提供網絡或手機端預約掛號服務,實行預約診療、分時段就診,縮短群眾就診等候時間;同時,為患者提供就診提醒、檢查檢驗結果查詢、移動支付、椅旁結算等線上便捷服務。
(三)提升口腔預防保健水平
1.健全牙病預防體系。依托公立醫療機構成立市、縣兩級牙病防治中心(所),積極構建口腔專科醫院、綜合醫院口腔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公共衛生機構各司其職、優勢互補的全市牙病防治體系。
2.加強兒童口腔健康管理。開展幼兒園和小學生群體的“小小牙醫”體驗活動,使其了解蛀牙預防知識和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等;組織實施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開展6—9歲學齡兒童第一恒磨牙窩溝封閉、3—6歲學齡前兒童局部涂氟等公益活動;到2025年底,項目覆蓋28%的適齡兒童。
3.推廣健康口腔進校園活動。依托口腔專科醫療機構或者設有口腔科的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每個縣市區至少設立1個青少年口腔健康科普基地,各縣市區每年開展不少于5場次的口腔健康進校園活動。對在校學生進行口腔健康查體,建立學生口腔健康檔案,幼兒園和小學每年享受免費口腔健康檢查2次,中學每年享受免費口腔健康檢查1次。
4.加強全民口腔健康教育。各縣市區每年至少開展5次以上口腔健康進社區、進鄉村、進機關等活動。開展針對老年人、殘疾人、退役軍人等特殊群體的口腔健康關懷活動。鼓勵各單位將常規的口腔潔治納入工會職工福利項目。在社區配置專(兼)職口腔衛生保健宣傳員,開展口腔衛生保健宣傳活動。
(四)強化行業監督管理
1.推進口腔診所備案管理。根據“放管服”改革要求,在國家和省級診所備案管理有關規定出臺后,即時實行口腔診所備案準入管理。
2.開展專項整治。2022年起,開展不規范口腔診療行為專項整治。壓實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聯合市場監管、醫保等部門進一步加強對口腔醫療機構依法執業、藥品、醫療器械、醫療廣告、醫保基金等領域的綜合監管。
3.加強口腔醫療質量控制。市級口腔專業質控中心每年開展1次全市口腔專業質控督查評估活動;舉辦全市口腔醫療器械清洗和消毒人員培訓班,培訓人員不少于50人。將社會辦口腔醫療衛生機構質量管理納入口腔醫療質控體系,每年開展口腔專項監督檢查1次。
三、支持政策
(一)完善規劃體系。將全市口腔醫療保健工作規劃納入正在編制的《宣城市衛生健康“十四五”規劃》,并持續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擴大優質口腔醫療資源供給,促進全市口腔醫療資源合理配置、均衡布局。
(二)加大投入力度。2022—2025年,市、縣兩級財政要積極爭取、統籌安排各級各類資金,用于支持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口腔醫院、二級綜合醫院口腔科、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新增牙椅以及數字口腔診療中心建設等;充分發揮政府債券補短板惠民生的積極作用,各地積極謀劃申報專項債項目,支持公立口腔專科醫院建設。
(三)完善醫保政策。繼續擴大醫保支付范圍,將部分口腔類診療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2022年7月1日起,按照全省實施統一的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政策要求,參保職工符合規定的口腔診療等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納入醫保統籌基金報銷。落實口腔種植體系統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降低種植體耗材成本。動態調整口腔醫療服務項目價格,及時開展口腔醫療服務新技術、新項目申報、審批和價格管理。
(四)下放審批權限。對于社會資本申請舉辦二級口腔專科醫療機構的設置審批、準入和執業登記下放至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
(五)實施定向培養。按照省級要求組織實施好農村訂單定向口腔專業醫學生免費培養項目,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職口腔醫師數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